科文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院长工作报告

发布者:夏天发布时间:2018-11-12浏览次数:379

认清形势明确定位 内涵发展 提高质量

向着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的建设目标开拓奋进

——在科文学院第三届第一次教代会、工代会上的工作报告

费春

(2017年3月17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院行政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到会的各位代表审议。

一、四年来学院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13-2016年是学院顺利实现“十二五”、展望规划“十三五”的跨越发展时期,是学院不断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践行科学发展、改革发展、特色发展的关键阶段,为学院进一步推进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激发办学活力、增强办学效益奠定了基础。

四年来,学院在校党委、校行政和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院师生员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同心同德,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学院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的快速发展有赖于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全校各部门各院系的大力支持、历届院领导班子的团结奋斗以及全院教职工的顽强拼搏。在此,我首先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向对科文学院事业发展给予关心支持的学校各级领导、老师和全院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对学院2013年以来的事业发展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和总结。结合学院当前面临的形势、存在的主要困难,提出2017年的主要工作设想。

(一)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高工作效能,激发办学活力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与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东软集团合作设立东软班,实施3+1培养模式;与京东商城签约共建;与海澜集团共商“2+2”合作办学模式。此外,还与邳州广播电视台、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小学、常州环球恐龙城维景国际大酒店等多家单位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产业、行业、企业岗位的紧密对接,为学生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领域。通过积极探索与接洽,成功与德国FOM大学、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签约硕士合作项目;成功引进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物流管理MBA项目,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的带薪实习项目。通过举办首届国际教育文化周活动,召开留学美国、英国、澳洲等国际合作项目说明会,出台《大学生国际化合作交流项目奖助办法(试行)》等途径,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实现留学梦想。

将教学工作与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紧密结合,修订和完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深化巩固大学英语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同时,实施公选课课程改革,订购超星尔雅网络公选课,引进名师名课,开设网络课程,使教学时间和模式更加灵活。不断扩大学生专业选择自主权,积极筹备和推进学分制改革,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2.管理机构“大部制”改革

遵循“科学合理、精简高效、职能统一、权责一致、一岗多责”的原则,根据学院基本管理职能类别进行“并、改、设、撤”,所有部门归并为“综合事务部”、“教学事务部”、“学生事务部”、“后勤事务部”4个工作部门,在对全院各管理岗位职责进一步明确和细化的基础上,实现部门内部管理力量和人力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统筹使用。推行设立财务、教务、学务和后勤服务综合办公室,实现办公一体化、服务一站式、办事零障碍,提高了工作效能,强化了服务职能。

3.人事薪酬管理制度改革

实行“职员制”及相应的薪酬体系改革,落实《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和《职员制度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各类人员管理,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级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性。自主开发人事薪酬管理系统,促进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化。精简和完善人事工作组织机构,成立人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教职工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岗位聘用、职称评聘、职员晋级、职员招聘等工作,加强对人事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推动学院人事管理的改革发展。

4.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2013年,开展了建院以来首次清产核资工作,设立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先后出台《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固定资产报废及处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等,按照“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固定资产管理原则,实行专兼职资产管理员和全过程动态管理制度。有效管理了固定资产,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率和效益。加快固定资产信息化建设,启用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

5.后勤社会化改革

积极推动商贸经营体制、后勤运行机制和工作模式改革,建立后勤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强化教职工节支增效观念,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后勤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启动食堂改革,引入第三方机构托管食堂,严把食品安全关,大力提高餐饮服务水平。学院先后荣获市“高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示范餐厅”、“食品安全监督量化考核A级单位”、“食盐放心单位”、“无烟单位”、“健康食堂”等荣誉称号。设立集中采购中心,出台《集中采购管理办法》、《集中采购工作实施细则》、《零星物资采购办法》,梳理《集中采购程序20条》,进一步规范采购程序,启动阳光招标,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文远公司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成立教育培训中心,寻求后勤经济效益新的增长点,2016年经营性项目增收35.6万元,同比增长5.2%。

6.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推行经费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财务收支预决算制度,根据“统一领导、权责结合、统筹兼顾、量入为出、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的原则,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预算分析和绩效评价的“四维一体”的预决算管理体制,充分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圆满完成学院各年度财务预决算、民办高校财务报表和教育经费基层统计报表、后勤商贸账务核算和税务管理等工作,顺利通过江苏省教育厅民办高校年检财务审计和江苏省审计厅经济审计检查,为学院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明确发展定位,彰显办学特色

明确以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为近期建设目标、以创新型产业大学为远景目标的办学定位。实施“以应用型培养为主体,以学术提升和国际化办学为两翼”的人才培养战略。紧密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深入开展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既有系统、坚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又有较强职业水准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四年来,学院共培养毕业生8794名,学士学位授予率均在95.5%以上,年终总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在全省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院连续四年获省就创业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生在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科技文化竞赛中佳绩频传,获奖级别和获奖人次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四年里荣获国际级奖项6人次,国家级奖项110人次,省部级奖项293人次。学生考研率、考证通过率、参加国际教育交流师生数等屡创历史新高。

自2013年考证中心成立以来,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学生共计15000余人次参与职业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考试,证书获取率均在40%以上。其中,2014年高达69.21%。每年均有100多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率逐年提升,录取院校层次也大幅度提高。2013届毕业生共有599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最终录取116人,2016届毕业生共有483人报考硕士研究生,最终录取193人,录取率提高了20.59%。录取学校不乏同济大学、河海大学、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学府,部分学生硕士毕业后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还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关注和参与学院与多所国外大学合作的本硕连读项目、“2+2”联合培养项目和国外带薪实习项目。

(三)以内涵建设为抓手,优化资源环境,提高育人质量

1.加强专业建设

制定实施五年专业发展规划,结合市场需求,积极申报秘书学、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学前教育、物流管理等新专业。学院现有本科专业43个,涵盖文、法、理、工、管、经济、教育、艺术八大学科门类。经省学位办审核验收,顺利完成了对外汉语、汉语国际教育、食品质量与安全、通信工程等专业学士学位申请增设工作,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厅对我院汉语言文学、测绘工程、金融工程等专业建设的抽检评估,并本着评建结合、以评促建原则,进一步规范了专业建设各环节,建立了专业建设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关保障机制。

2.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自有教师培养,设立人力资源办公室专门负责人才引进和招聘。四年来,学院共引进自有教师11名,其中基础课教师5名,全部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管理人员41名,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及以上职称的占63%。建立教师发展中心,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竞赛、外出交流培训、申报科研立项、举办专家辅导报告等举措,加强同行业教师间的学习交流,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一批教师在省高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省高校微课教学大赛、省现代化教育技术作品大赛、省“外教社杯”翻译大赛、省英语翻译大赛中获奖。学院还出台了《教职工学历(学位)进修管理办法》、《教职工出国研修访学工作实施意见》、《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暂行)》、《教职工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等,鼓励和推进教职工提升学历、赴境外学习和开展研究工作,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2016年教师科研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和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有15项申报项目获得立项;还申报了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年度课题、省第十四届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作品大赛等项目。学院申请获得高级职称学科评议权,打通了民办高校教师职务晋升通道,解决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3.深化学风建设

坚持把学风建设作为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基础工程常抓不懈。做好顶层设计,在组织座谈、深入调研、整合多方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学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探索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精心设计学风建设载体,通过推进学生生涯发展规划、学风建设成果展、“风采之星”和“科文学子奖章”评选、优良学风示范班创建、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开展文明修身系列活动、召开学风建设表彰大会、“一系一品”专业品牌建设等丰富的活动形式,提高学风建设的质量和效果;设立学生学业发展支持中心,分类组建专业发展促进营,根据学生学业发展诉求,提供全程跟进服务和专业化指导,实现学生个体发展和学业共同进步。学院“五抓五提高”学风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四计划四推进”工作思路初步形成体系,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4.注重实践创新

坚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以科研训练项目为依托,以学科技能竞赛为平台,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四年来,学生获得专利类成果6项,以第一作者名义发表学术论文86篇,申报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85项。2016年学院首次独立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活动,共有236名学生、72名指导教师参与申报项目58项,经评审,最终有35个项目予以立项。同时,遴选推荐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5项,为近年来我院学生申报准予立项最多的一年。

学院出台《大学生创新教育类竞赛与学科竞赛管理办法》,鼓励学生广泛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和各级各类学科技能竞赛,获奖人次、获奖级别大幅度提高。四年里学生参与省部级及以上56项赛事共有320人次获奖。其中不乏重量级奖项:2015年,在国家级A类赛事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二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我院是江苏省15所优秀组织奖获奖单位中唯一一所独立学院)、在第十届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华东赛区)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16年,在国家级B类赛事第八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工业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在江苏省“汇鸿杯”创新设计大赛中荣获特别奖(此项赛事的最高奖)。

5.厚植文化底蕴

以新生风采才艺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梧桐心语”讲堂、书香校园等传统品牌活动为载体,加大投入,力求创新,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淀,学院举办的各大型活动在院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逐步提升。按照“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社团、热情鼓励学术科技型社团、积极倡导志愿服务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爱好型社团”的建设思路,注重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举办红五月社团巡礼、徐州地区高校媒体论坛等活动,促使社团成为学生第一课堂延伸的有效载体。目前,学院拥有贝尔电子工作室、大学生艺术团、科文电视台等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社团26个,社团成员近1500人。积极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努力做大、做强“青年志愿者”品牌工程。成立爱之翼等志愿服务队6个,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支教助学、环境保护、便民服务、科普宣传等社会公益活动。学院与徐州特教中心、徐州市棠张实验小学等携手共建社会实践基地。我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多次获得省、市和校优秀团队称号。院团委荣获江苏省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科技文化竞赛。出台《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分管理实施细则》,将第二课堂活动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科技创新与竞赛密切结合,融入教学计划,开辟学生成长发展的新通道。我院学生在全国美育成果展、省大学生艺术节舞蹈展演中表现突出,屡屡获奖。2015年,学院首次以独立学院名义参加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江苏省选拔赛获三等奖2项;在2016年“创青春”中航工业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金奖。

(四)以管理服务为保障,关注师生民生,构建良好生态

1.守牢安全底线

坚持“以人为本、管理规范、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狠抓校园治安防范、交通管理、火灾预防、学生安全教育以及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的顺利进行。2013-2016年学院连续四年荣获校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一等奖。

2.创新思政工作

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长期坚持党对高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方向,积极探索民办机制高校将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新体制、新途径、新方法,成效卓著,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进程,依托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平台建设,丰富思政教育的渠道和形式,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党建工作载体,创建大学生党员学习型社群,开启学生党员线上线下学习教育新模式。四年来通过业余党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581人,发展教职工党员6名、学生党员724名。一批党员被评为校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我院多次荣获“最佳师德建设月活动”一等奖,在校“支部好党课”、“支部好案例”、“最佳党日活动”等评选中也屡获嘉誉。

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以辅导员周末下午茶为平台,编制《辅导员理论与实务手册》,积极构建入职培训、项目化考核、工作创新项目立项、辅导员论坛、外出交流培训等一体化、专业化、职业化的培养体系,辅导员队伍多次在校内外技能大赛中获奖。

3.完善教学管理

坚持“三查”(阶段性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三员”(督导组、信息员、学习委员教学工作联系人制度)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的过程管理,保障教学质量的稳定;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情况,了解师生诉求,并加以整改落实;制定和修订了《学士学位授予办法》、《转专业管理办法》、《教学工作奖励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化;建设学院微信公共平台、设立兼职教务员,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管理服务,努力提升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4.保障身心健康

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和资助育人工作。四年来,学院心理咨询室共接待学生咨询665人次,成功处置突发心理问题学生8人次。创新育人模式,组建容纳205名心理信息员的院系两级心理信息站11个;开通健康发展服务中心微信平台,定期推送心理健康知识,在线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扰;在学生宿舍区配备急救医疗箱,方便学生应急处理,加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和知识普及教育。针对贫困生、未就业毕业生、学生干部等特定群体开展趣味运动会、户外素质拓展、心理团辅、生存际遇挑战大赛等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学院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资助经费累计2295.56万元,用于奖助学金发放、贫困生学费减免、助学贷款风险补偿、特困补助、勤工助学、冬季送温暖、经济困难学生考研慰问等项目。除常规经济资助外,学院还与中国移动、常州波尔曼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徐州兴航教育培训中心、中石化输油管道检测有限公司、徐州天同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捐资助学,并引进格桑花助学金,积极开拓社会捐赠新渠道,切实减轻贫困生经济困难。在省资助工作考核中,学院每年均保持在良好以上等次。

5.构建和谐学院

面对各项费用上涨、办学运行经费十分紧张的局面,通过提高办学效益、严格预决算管理和审批、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开展厉行节约活动等开源节流措施,在保障教学支出的同时,师生体检保健标准、非全日制职工的计酬标准、劳动保护、职工社保公积金标准等均有所提高。学院工会积极组织教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校田径运动会、教职工篮球赛、校消防运动会等比赛中屡获佳绩;组织开展“工间操”、新进员工素质拓展训练、女教职工瑜伽班、优秀职员疗休养等一系列深受教职工欢迎的活动;每逢佳节,学院工会通过各种形式向全体会员表达祝福,教职工遇有婚丧伤病,工会会及时前往关心慰问。真正把工会建成温暖的职工之家。

(五)以转型发展为导向,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持续发展

学院在办学过程中一直注重夯实基础,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后勤工作人员克服困难,坚守岗位,利用假期全面翻新了一期老校区的外墙立面,拓宽了科文主干道的人行道,修缮了二期学生宿舍,重新整修开放辅导员值班室、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宣泄室、学生社区自修教室,修建师生健身场所等,完成了校园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校园标示建设1期、高压电路设备改造、综合仓库建设、生态停车场建设、教工餐厅改造等多项修建工程。在学生宿舍区试点打造“创业一条街”,产生并孵化出一批创业典型,先后共有15名学生3家公司入驻学院“创业一条街”,学院免费提供场地300余平。四年来学院用于公共设施、教学设备等的维修费用达914.98万元;固定资产总额由1.3亿元增至3.43亿元。学院累计收入达5.49亿元,上缴学校2.96亿元,拨付院系0.62亿元,办学效益显著增强。

办学规模和空间不断扩大。为适应学院办学空间调整的需要,自2015年起,学院先后在云龙、贾汪两个校区异地办学,结合实际,探索并实施了两地办学的新体制,确保两个校区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目前全日制在籍本科生已达9265人,和2013年在校生规模8396人相比,增幅达10.35%。为满足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基础条件规范化验收的基本要求,适应全国独立学院调整、规范和优化的新形势,加快学院转型发展,拓展办学空间。学院领导班子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徐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寻求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筹划建设新校区。以初步确定在徐州贾汪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建设科文新校区为背景,起草了《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讨论稿)。努力全面改善学院基础办学条件,开启学院事业发展的新征程。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2017年已步入“十三五”规划发展的第二年,学院事业发展处在新的关键期和机遇期,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在实现转型发展、提升内涵质量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体制机制改革有待于进一步深化。面对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时代要求和高等教育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面临《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即将实施、全国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将分类登记管理的新政,我院亟需认清形势、直面挑战,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加快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彰显办学特色,走出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独立学院自身特点的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的目标。

(二)基础办学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我院在师资队伍、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教学经费投入、实验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值、图书册数等生均指标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和教育部对独立学院办学基础条件规范化验收的基本要求。

(三)学科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受制于学院目前的办学体制和历史延续,学科专业结构呈现出学科门类和专业数量多,专业特色和优势不明显,基础学科专业偏多、应用型学科专业偏少,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度不高,服务能力还不强的特点。

(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自有教师队伍比例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比例偏低;教师教学科研整体水平还不够高,缺乏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实践应用能力还需提高;师资队伍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很低,远不能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受制于办学体制和自有师资队伍的薄弱,教学改革、课程改革进展缓慢,成效尚不明显。

(五)学院区位优势有待进一步发掘。学院地处资源枯竭和老工业基地区域,现代产业经济发展不充分,地方财力不足,这种经济和产业格局难以为学院就近实施产学研融合和转型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办学资源不如省会城市、苏南和沿海地区丰富,学生及其家长的认可度也大打折扣。在吸引和稳定优质生源、优秀师资及管理人员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三、2017年学院主要工作设想

2017年我院工作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校党委、校行政的工作部署,按照“围绕一个目标,紧扣两个重点,提升三支队伍,实现四个推进”的总体要求,继续围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应用技术学院”这一目标,以“崇德尚能,明志笃行”院训为指导,始终不渝地坚持“立德树人、质量立校、特色强校、和谐兴校”的办学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争优势,以创新谋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内涵发展,转型发展,努力将学院各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境界,开辟学院发展的新局面。

(一)围绕一个目标

紧紧围绕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创新型应用技术学院和产业大学”这一发展总目标,坚持并努力实现培养既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体系,又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紧扣两个重点

一是继续推进新校区建设,迎接教育部的验收评估;二是继续扎实推进内涵建设。新校区建设不仅是办学空间的拓展,更是全面完善基础办学条件、推动办学体制机制变革、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重要契机,必须百折不回、玉汝于成;高校内涵建设就是要在各种硬件设施以及显性要素增加和扩大的基础上,优化办学理念,更加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着力做好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平台、管理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建设六大工程。这事关学院的根本社会职能和生存发展,是我们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工作和任务。

(三)提升三支队伍

继续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调整充实管理队伍、理顺与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优化专兼职教师队伍,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建设学院自有师资队伍,坚定不移地大力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教学水平、育人水平;调整充实管理队伍,就是要在完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的目标指引下,着力强化管理队伍的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能力建设,确保管理到位、服务到位、执行到位、成效到位;理顺与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就是要理顺辅导员工作与学院其他工作的衔接、配合关系,理顺辅导员现任岗位与今后职业发展的关系,注重培养锻炼,着力建设精干高效的辅导员队伍,改善班主任工作条件,加强班主任工作考核。

(四)实现四个推进

1.发展保障工作。寻求建设新校区,全面完善基础办学条件是学院各项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保障。为此,学院历届领导不断努力、孜孜以求。今年,我们一方面要积极贯彻落实徐州市委市政府和校党政领导关于在潘安湖科教创新区建设科文学院新校区的战略部署和各项决策,积极推进新校区的规划、建设步伐,另一方面,各部门要以此为背景,结合“十三五”各专项规划的制定,及早考虑由此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全面规划资金安排、专业调整、教学实施、实验实训、信息化建设、后勤保障、学生管理等一系列的配套工作,为争取通过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迁址办学和规范化建设验收努力创造一切必要条件。

2.教学改革工作。今年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于以实施质量工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育和强化特色为抓手,制定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和实验室建设规划等三个五年规划,在制定和实施学分制、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更多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和招生就业工作方面有新举措、新突破、新成效。

3.管理服务工作。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新变动,全面规划、深化学院办学和管理服务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规范化建设工作;继续探索和总结提高民办机制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体制、新途径和新经验,继续加强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学院文化建设,强化宣传教育的功能和手段,营造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提升学院的软实力和美誉度。力争在思想文化引领、管理服务育人领域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

4.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学生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成长成才这个宗旨,通过打造结构科学、职责明晰、责任心强、考核科学和奖惩分明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体系,加强系级学生工作目标考核,重点抓好学风建设、养成教育和文化建设,培育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重点打造精品活动,树立品牌;转变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理念,探索并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体制、新模式。

各位代表,今年是学院事业发展极为关键的一年,众多严峻的挑战中蕴含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希望同志们不忘初心,始终坚守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追求,坚定对学院事业发展的信心与信任,继续发扬优良传统,保持昂扬斗志,团结协作,锐意进取,乘势而上,为努力实现高水平应用技术学院的奋斗目标建言献策,开拓奋进。我们相信,在校党委、行政和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各部门、各专业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谢谢大家!